地黄丸
于治疗肝肾阴虚,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骨蒸劳热,遗精早泄,消渴引饮,小便频数,尿血便血,虚火...查看全部内容

地黄丸介绍

  药品信息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补肾地黄丸(《幼幼新书》卷六)、六味地黄丸(《正体类要》卷下)、六味丸(《证抬准绳》类方》卷一)。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萸肉、干山药各12克,泽泻丹皮、白茯苓各9克。

  功用:滋肾,阴,补肝血。

  类似配方

  处方一

  【来源】《仁斋直指》卷二十一。

  【组成】熟地、当归、川芎、肉桂、菟丝子、川椒(炒) 、补骨脂(炒) 、白蒺藜、葫芦巴(炒) 、杜仲(炒)、白芷、石菖蒲各4.5克,磁石(烧,醋淬七次,研,水飞)3.75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葱汤或温酒送下。

  【主治】劳损耳聋。

  处方二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生干地黄(切,焙) 、黄耆(锉)各45克,防风(去叉) 、远志(去心) 、栝楼子、茯神(去木) 、黄芩(去黑心)、鹿茸(酥炙,去毛)各30克,人参37.5克,石韦(去毛)、当归(切,焙)各15克,赤芍药、甘草(炙) 、蒲黄、戎盐(研)各22.5克,车前子、滑石各60克。

  【用法】上十七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以温酒或淡盐汤送下。

  【主治】肾经虚损,膀胱热结,小便淋沥涩痛。

  处方三

  【组成】熟干地黄(焙)半两,山茱萸半两,萆薢半两,当归(洗,焙)半两,续断半两,芎穷半两,黄耆(锉细)半两,五味子半两,狗脊(去毛)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牛膝(去苗,酒浸,焙)半两,木瓜半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主治】肾气亏损,不能生肝,肝乏生气,遂多虚冷,肝肾脉俱弱者。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

  处方四

  【组成】生地黄(研取汁,留滓)2斤,生姜(研取汁,留滓)2斤,蒲黄4两,当归4两。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周(辶壬页)传授济急方论》。

  【主治】产后腹痛,眼见黑花,或发狂如见鬼状,或胎衣不下,失音不语,心胸胀满,水谷不化,口干烦渴,寒热往来,口内生疮,咽喉肿痛,心中忪悸,夜不得睡,产后中风,角弓反张,面赤,牙关紧急,或崩中如豚肝,脐腹(疒丂)痛,烦躁悸惚,四肢肿满,及受胎不稳,唇口指甲青黑。

  【用法】上于银器内,用慢火取地黄汁炒生姜滓,以生姜汁炒地黄滓,各令干,四味同干,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食前用当归酒化下。

  处方五

  【组成】生干地黄2两,地骨皮1两1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1分,柴胡(去苗)1两1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1分,赤芍药1两1分,黄连(去须)1两1分,羚羊角(屑)1两1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1分,百合1两1分,桔梗(炒)1两1分,郁李仁(汤浸,去皮,炒)1两,玄参1两,槟榔(锉)1两,茯神(去木)1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主治】妇人血风劳气,头项筋急疼痛,咽喉干,脐腹痛,四肢无力,血脏经脉不调。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至30丸,煎茯苓汤送下。

  同类产品

  归芍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

  二十六味地黄丸

  复方首乌地黄丸

  三十六味地黄丸

  八味地黄丸

  金匮地黄丸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