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激光手术
近视眼激光手术即激光近视手术,它包括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hoto Refractive Keratectomy,简称P...查看全部内容

近视激光手术介绍

  简介

  近视激光手术

  近视眼由于眼球的前后径太长、眼睛膜前表面太凸,外界光线不能准确会聚在眼底所致。爱尔眼科医院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LASIK/PRK)是用电脑精确控制的准分子激光,根据近视度数和有无散光在瞳孔区的角膜基质层进行刻蚀,使眼角膜前表面稍稍变平。从而使外界光线能够准确地在眼底视网膜上会聚成像,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近视手术前患者需要在正规医院进行检查,需要了解是否适合进行近视手术,有些群体是不能进行近视眼手术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及患有其他感染疾病的患者,需要先治疗后再检查能否进行近视手术

  发展历史

  1990年代最初的几年里,RK手术可谓风光无二,在国内掀起了手术矫正近视眼的第一波高潮,甚至有俄罗斯专家到国内来“走穴”。但很快,近视眼手术便发生了进化。更为先进的PRK手术,即“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出现了。1990年代后期,PRK手术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在南京。比起前辈RK,PRK先进了很多,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效果好,近视眼手术并发症少。但由于术后需要长期用药,也有些手术者因为长期使用激素类眼药而不注意复查,结果因此导致眼部出现疾患。于是,它再度进化。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和LASEK(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手术横空出世。由于可以避免和减少一些并发症,且恢复快、无明显不适,所以运用广泛,特别是前者,是目前开展最多、最广泛的手术方法。在此基础上,它还在进化,更为先进的一代名为ORK手术,其全称是OptimizedRefractiveK eratectomy,即“最优化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它属于个性化切削手术,在治疗后的成像效果上有明显提高,更符合病人个体的要求。但是在术前术后仍然必须接受规范化的检查和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近视手术顾名思义便是近视眼通过手术治疗视力能够恢复正常

  原理

  PRK

  近视激光手术

  手术的原理为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中央前表面,即除去上皮层的前弹力层和浅层基质,使角膜前表面弯曲度减少,曲率半径增加,屈光力减低,焦点向后移至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效果,这好比在自己的角膜上磨制一副近视眼镜片一样。因术后疼痛、需长期用药及易回退等原因已逐渐被LASIK替代。

  LASIK

  手术原理是先采用自动微型角膜板层系统在角膜表面制作一带蒂的板层角膜瓣,翻转角膜瓣后,应用准分子激光电脑控制多步分区进行角膜基质内切削,最后将角膜瓣复位。这种方法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用193纳米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基质,避免了术后雾状混浊的发生。这种手术设备精密昂贵,要求较高的手术技法及无菌的手术环境,在条件较好的大医院才能够开展。目前LASIK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屈光手术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为许多近视和远视患者摘掉了眼镜。本技术适合于1400度以内近视患者。   PRK因术后疼痛、需长期用药及易回退等原因已逐渐被LASIK替代。其中Torsion Lasik简称TK,中文译名为虹膜识别旋转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是传统激光近视手术的飞跃。目前国内能开展这种手术的屈指可数。本段

  LASEK

  LASEK是更新一代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方法。与LASIK的 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用显微角膜刀来做瓣,而是用 角膜上皮环钻切出一个厚度为60-80微米,直径8-10毫 米,蒂的弧度为30度的上皮瓣,掀开上皮瓣后用准分子 激光进行原位磨镶来改变角膜的屈光度从而达到矫正近视、散光的目的,而后上皮瓣复位。手术后对于超高度数的患者可以解决像差,眩光问题。由于上皮瓣厚度为60-80微米,所以为高度数,角膜相对较薄的患者解决了厚度问题,同时对于此类患者,安全性也提高了。

  生物学特性

  凡激光和生物组织相互作用后所引起的生物组织方面的任何改变,都称为激光的生物效应。准分子激光与生物组织作用时发生的不是热效应,而是光化反应。所谓光化反应,是指组织受到远紫外光作用时,会断裂分子之间结合键,将组织直接分离成挥发性的碎片而消散无踪,对周围的组织则没有影响。准分子激光的光能量几乎完全被角膜上皮细胞、Bowman`s膜和基质吸收。英国Marshall用氢氟准分子激光对动物角膜作光解切除,并进行了超微结构检查,实验发现光解切口边界清晰,周围无热损伤现象。193nm的氩氟准分子激光有许多特点适合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其每一个脉冲具有高达6.4eV的能量,这个能量远超过结合分子碳和碳键的结合能量3.5eV,因此光子可以打断分子之间的结合键,将组织分离成挥发性的碎片,此波长的,激光吸收范围极窄,大约介于3.7-3.9μm之间,也就是超过这个范围的组织不会吸收到激光,每一发激光可以切削0.2-0.25μm厚度的生物组织,而且每次一致性良好,不会有忽深忽浅的情况产生,因此,切割深度和激光发射数目成正比。由于激光的整个脉冲只有10-20μs,因此其热扩散效应非常小,周围仅有0.3-0.8μm的组织会受到伤害。另外,由于电磁波对于角膜的穿透力随着波长的缩短而减少。在400nm以下,穿透力减至零。故193nm波长的远紫外线导致无角膜穿透力。因此对于眼球内部的组织没有任何不良副作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的能力,具有超细微的精密度和超细微的损伤程度。193nm波长远紫外光只产生很少的热效应,从而对周围组织损伤限制在很小的范围。而且,还提供了特别平滑的切削平面。

  手术分类

  超薄lasik

  超薄LASIK即是把角膜瓣做得更薄的LASIK手术。采用法国超薄角膜瓣制作技术,将角膜瓣厚度控制在100微米左右。对于相同角膜厚度的患者而言,超薄LASIK由于把角膜瓣做得更薄,较普通LASIK保留了更多的角膜基质层,降低了风险,更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兼有LASIK和EPI-LASIK的优点,使手术的适应人群更广,让许多高度数、薄角膜、常规LASIK不能手术的患者也能有机会实现手术摘镜的愿望;对于适合做LASIK的患者而言,如果选择超薄LASIK,将保留更多角膜基质层,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稳定性就更高。目前,超薄LASIK已经成为取代常规LASIK手术的主要屈光手术方法。

  Epi-lasik

  采用特制的角膜上皮刀(这种刀切入角膜上皮层后能智能化地停止深入,再自动把角膜上皮层与下面组织光滑分开)制作的角膜上皮瓣厚度仅50—60微米,完全由计算机和全自动机械控制,制作的上皮瓣特别平整。完成激光切削后将上皮瓣复位,手术即告完成。它融合了LASIK和LASEK的优点,术后的视觉质量大幅提高。其远期效果更好、更加节省角膜厚度、提供更大的矫治范围、安全性更高等优势具有非常诱人的临床价值。

  Q值引导的

  Q值引导的LASIK手术根据个体角膜的非球面特性进行角膜个体化切削,保持角膜的非球面特性,使治疗精度与效果出现飞跃发展。加上光区、过渡区和治疗参数更细微的调整,可得到更加满意的手术效果。术后视觉质量较常规手术好,还可以减少眩光,提高夜视力。这对需夜间驾驶等患者来说,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晶体手术

  手术原理就是在病人角膜缘做一微小切口,把一种特制的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眼球内的前房或后房内,不磨损角膜,也无需摘除原来晶体,保留患者眼球生理结构的完整性和调节功能。这种手术,实际上是把镜片由戴在眼外移到眼内。而且手术是可逆的,万一不需要这种人工晶体,做个小手术便可取出。该手术效果好,矫正屈光范围大,本技术适合于1300度-3000度超高度近视、300度以上散光、角膜很薄不能实施激光手术的患者。晶体手术类型主要有:前房虹膜夹持型(简称ACL后房型(简称ICL)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