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按摩,中医经络简介

  一、中医经络简介

  经络疗法可达到医疗效果,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疗效。中医经络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式,达到梳理经络、调和阴阳而最终实现驱邪治病,使机体恢复阴平阳密的和谐状态。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

  中医经络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式,达到梳理经络、调和阴阳而最终实现驱邪治病,使机体恢复阴平阳密的和谐状态。

  中医经络养生疗法与普通的疗法区别于:第一,从手法上,普通的洗脚、按摩治疗只能到达皮、脉、肉,而经络疗法则可在此基础上深入到达筋、骨层;第二,从疗效上,普通的按摩只能达到放松效果,而经络疗法则可达到医疗效果,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二、中医经络按摩

  一般中医药养生三步曲是:“食疗养生、经络养生、中药养生”,从而达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脏调和、气血通畅”的四大功效。

   1、按摩四总穴——解决大部分问题

  操作:按摩膝眼下三寸的足三里穴、窝中间的委中穴、手背虎口下一寸的合谷穴,还有双手虎*叉、食指所压处的列缺穴,每个穴位按3分钟,以微感酸胀为度。

  点评:中医经络养生专家指出这四个穴位是人体分别对应面部、口腔、头颈、腹部、腰背的总穴,权限覆盖大部分器官和部位,所以人体的大部分问题,都需要这四穴来研究解决。

   2、轻揉耳轮——打通肾气

  操作: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一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点评:中医经络养生专家指出全身精气由各器官收集之后,都交给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又布满全身的穴位,所以按摩耳朵既健了肾,又把全身的穴位疏通了一遍。

  3、三种中药沐浴——润滑经络

  操作:透骨草50克加皂角50克,煮上一锅倒在浴缸中泡泡澡吧,不妨再加3滴红花油。

  4、梳头百遍——促进头部血流

  操作:用手指或梳子从额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早晨起来后为梳头的最佳时间。古时候被称为“栉发”。

  点评:中医经络养生专家指出人体的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使这些穴位得到按摩和针灸同样的刺激,达到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的功效。

  三、中医经络按摩常用穴位

   1、三阴交

  在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绪易于激动,肝气容易郁滞,出现肝血不足的状态。三阴交能疏理肝脾养血,常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带下、产后腹痛、习惯性流产、乳汁缺乏等。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2、足三里

  它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重要穴位,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患,例如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疾病,一旦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呃逆、便秘、泄泻等症状,都可以按足三里穴位来进行保健。具体操作方法是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最佳。

  3、涌泉

  在足心凹陷处。平时按揉有助于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由于此处最敏感,刺激后有开窍苏厥、回阳醒脑的特殊功效,若发现有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给予该穴位强刺激,按揉50~100次。

  4、关元穴

  它位于肚脐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例如不孕不育、闭经、遗尿、阳痿、泄泻、带下、产后腹痛等。还可以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每天1~2次;或者可以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

  5、膻中穴

  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之上,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也汇合于此穴。膻中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心肺疾病。可用掌根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经络按摩穴位有哪些的介绍,这在平时进行养生保健的时候特别重要,一般我们不但要找准穴位,而且还要注意按摩时的手法和力道,这也是最重要的,另外调理身体的方法也很多,我们要注意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来进行。

  四、中医经络按摩保健方法

  大部分家庭自我按摩只能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因为普通按摩的手法只能使力量达到皮层和肌肉,而经络按摩运用的弹指手法、力度运用,则可以达到筋骨层,这样才能真正疏通经络,保健养生。

  1、感冒:双手按提风池穴

  中医认为,感冒是因风邪入侵人体的经络,它尤其喜欢堵在风池穴。

  先取风池穴。它位于颈部,在枕骨之下。刘源林介绍,市民可以用手在颈部摸索,感到两骨之间有凹陷处即是。

  方法:双手的大拇指按着左右两处的风池穴用力向下压,接着拇指向上提,每次按1~2分钟。

  2、落枕:左右手揉捏脖子

  落枕是入睡时并无症状,但是早晨起床后却感到颈部明显酸痛或者行动受限。除了睡姿不能长时间头部侧偏外,还应注意保护颈部不被冷气直接吹到,否则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阻痹,就会落枕。预防和缓解落枕可以做如下经络按摩,调节气血。

  方法:先用一边手横着覆盖颈部,运用五指的力量先向下按压后再往手背方向,沿着脖子拨揉1分钟;换另一只手再重复上述动作。或按手上的落枕穴,该穴位位于手背上的食指和中指骨之间。

  3、阳气不足:逆经络向上搓背部

  夏日炎热,每个人不可避免会吹凉风、喝冷饮。中医认为,过食寒凉会伤及阳气,阳气不足时不仅人无精打采,还可能使病邪趁虚而入。经络按摩保健时,可以从腰部往上来回搓背部以增补阳气。中医认为,逆经络走向是“补”法。

  在大部分的眼里真就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这里面是有大学问的,学会了一套针灸不仅仅整个过程都很复杂,而且,还要找对正确的穴位,避免错了穴位扎到了经络,神经那么严重的就会发生了,所以想针灸还是要通过专业的手段学习才可以进行。

  • 发表于 2022-12-06 14:06:48
  • 阅读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