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问答 养生保健

  2022-12-09

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是什么

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是什么

回复(1)

采纳

 

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又名为急性筋膜间室综合症、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骨筋膜室主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以及深筋膜组成。该病主要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缺血、缺氧等引起肌肉、神经的血供比较差,从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群,多发于患者的前臂掌侧和小腿部位。早期临床症状,局部多见缺血、严重坏死,还会出现全身症状,比如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等。

2022-12-09 0

其他答案

相关问答

下肢缺血Fontaine分级如何划分?

 

Ⅰ级:无症状;Ⅱ级:Ⅱa轻度跛行,Ⅱb中重度跛行;Ⅲ级:缺血性静息痛;Ⅳ级:组织溃疡、坏疽。

2022-12-11 23:00:01 回复1

粥样硬化的动脉血管壁有哪些变化?

 

正常的动脉内膜由内皮细胞覆盖,为血流行进提供光滑的通路。管腔粗细均匀,像树根一样,随着分支逐渐变细。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内膜变得粗糙,管腔可能突然变窄,但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仅是管腔狭窄的问题,血管的管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叫脂质条纹期,可见到微隆起或不隆起于内膜表面的黄色点状或条带状病变,其主要成分是沉积在细胞内外的脂质。在此期间如果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或配合中西医药物治疗,脂质条纹可能消退。如果病变继续进展,增生的动脉平滑肌细胞和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其细胞内部发生脂代谢紊乱,不能很好地代谢所吞噬的脂肪,逐渐演变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特有的泡沫细胞。同时,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脂质进一步沉积,可形成明显硬化的纤维斑块,即纤维斑块期。纤维斑块的表面覆有由纤维组织形成的纤维帽,深部是粥样物质的堆积。病变进一步发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出现溃疡、出血、血栓形成、钙化等。一般认为,病变发展到此期已无法使其逆转。一个人的血管中可以同时存在各不同阶段的斑块。

2022-12-11 23:00:01 回复1

易栓症如何治疗?

 

AT-Ⅲ、PC、PS缺陷的个体,APC-R和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患者中,无症状者不需要特殊治疗。有血栓栓塞病史及有易栓症而无临床表现,但家系中有血栓患者的人,如处于手术、创伤、妊娠、长期卧床等易发血栓的状态,可考虑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给予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对已发生血栓的易栓症应按血栓病治疗。如明确为AT-Ⅲ缺乏,补充AT-Ⅲ治疗短期内有较好的疗效,基因治疗可能成为研究发展的方向。

2022-12-11 23:00:01 回复1

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有何区别?

 

动脉循环的血流压力较大,血流速度快,因此,血小板容易被激活。动脉血栓形成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自发或机械性破裂所启动,是斑块的富含脂质的核心内致栓物质暴露于血液的过程。斑块破裂部位所形成的血栓逐渐扩大,进入斑块和血管腔。如果血管腔没有被完全闭塞,则血流减小而剪切力增大,更高的剪切力进一步促进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沉积,则可导致闭塞性血栓的形成,阻塞流向心、脑等器官或四肢的血流。换句话说,血管阻塞可能反映了严重斑块破裂部位爆发性的血栓形成。静脉血管不会发生粥样硬化病变,静脉血栓形成于血流缓慢的条件下,并通常起源于小腿肌肉内的静脉。随着静脉的血流停滞,局部的血氧不足或血管壁损伤可启动静脉的血液凝固。促凝刺激超过自然保护机制时发生静脉血栓形成。促凝刺激包括凝血的过度激活,尤其是在易栓症、血管壁损伤或血流停滞而使保护途径受损时易发生。动脉血栓主要由聚集的血小板所组成,而静脉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所组成。

2022-12-11 23:00:01 回复1

什么是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的高凝状态,是指血液比正常时易于发生凝固的状态,是由于一系列因素所诱发的凝血因子激活。某些癌肿,尤其是胰腺癌、胃癌、乳腺癌和支气管癌等,其血液的凝固性增加系由于癌细胞释出促凝因子。此外,血小板增多或血小板黏性增加也可增高血液的凝固性,如妊娠、手术后、产后、高脂饮食、吸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加均与此有关。还有一些人可能存在先天遗传性的基因缺陷,导致先天性的抗凝物质的缺乏,如抗凝血酶、蛋白C或蛋白S先天性缺乏的病人,由于天然存在的抗凝途径受损,易于血栓形成。这些疾病统称为“易栓症"。创伤、手术或疾病后所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可有助于促凝状态出现。血管的内皮细胞被炎症细胞因子激活,表达黏附分子,使血液中的白细胞缚系在血管的表面,促进在其表面的血液凝固。被束缚的白细胞通过产生氧自由基和释放水解酶,损伤内皮,从而增强局部的血块形成。正是通过这些机制,炎症与血液凝固紧密相连。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病人,形成血栓的危险很高,应该积极预防,及时采取抗栓和抗凝治疗。

2022-12-11 23:00:01 回复1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病理生理学表现是什么?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锁骨下动脉窃血产生的症状是一种与血流有关而不是与栓塞有关的现象。当锁骨下动脉近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至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明显异常的狭窄时,起源于锁骨下动脉的侧支血管逐渐增粗。上肢依靠这些起源于锁骨下动脉的粗大侧支血管来供应闭塞段的远端。侧支血管使来自头、肩和颈部的血液逆流进入手臂,从而为手臂提供充足的灌注。当手臂运动时,血管扩张以增加处于缺血状态肌肉的灌注,因此这些流出道的阻力降低。此时,利用虹吸作用通过侧支血管把头、肩和颈部的血液吸出,供应这种低阻力血管床,以满足上肢肌肉活动时所增加的耗氧需要。如果这些血液来源以椎-基底动脉系统为主,并造成椎-基底动脉系统明显缺血,则引发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系列症状。当手臂停止运动后,这些流出道的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减少了椎动脉血液逆流量,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系列症状也随之得到缓解。尽管存在椎动脉从脑部的血液盗流,但除非椎-基底动脉的缺血,否则不会出现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群。另外,当椎动脉从脑部的血液盗流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明显缺血时,通常伴有其他脑血管的闭塞性疾病。有报道,多达80%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对侧椎动脉和(或)颈动脉系统存在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2022-12-11 22:55:01 回复1

大动脉炎中医治疗措施有哪些?

 

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副作用较大,在病情较重或必须使用的情况下,合理使用一些激素类、细胞毒类药物可以较快地控制病情。在病情稳定时期主要以中医治疗为主,根据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症状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从根本上治疗本类病。应注意以下原则:扶正不忘祛邪,祛邪中蕴以扶正。《灵枢·九针论》曰:“邪入于阴,则为血痹”。中医认为本病乃外邪入于阴分所致,所以要驱邪外出,同时扶持人体正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早期多见邪热炽盛,所以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中后期多见正虚的表现,所以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整体调节,标本兼治。动脉炎常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症状,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干预,针对发病机制进行调节,可以起到内外兼施,标本兼治的效果。

2022-12-11 22:55:01 回复1

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动脉硬化发展缓慢、隐匿,可以长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在早期,常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据研究发现,一般人在20岁左右,即可开始有脑动脉弹性逐渐减退的趋势,40岁以后逐渐明显,50岁以后会出现早期症状。为了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早期发生动脉硬化,最好从儿童时期起就要开始预防,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劳逸结合与精神调节避免精神紧张、烦恼焦虑,生活要有规律,学会经常用脑,又要避免用脑过度。②合理饮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饮食原则是限制脂肪摄入量。摄入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不宜过多,应少食肥肉、猪油、奶油或其他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有不利的影响,可以促进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并使形成的脂蛋白易于附着在血管壁上,有的还能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液中堆积,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减低血浆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并能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多吃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鱼类、植物油、豆制品等。另外,少吃甜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钾、钙等,有益于营养素及植物纤维的摄入。摄入适量的盐(5克/天),不吸烟、少饮酒或不饮酒等,这些都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③体力活动积极地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可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并防止肥胖。④早期采取治疗措施一级预防的重点有三个:干预血糖、干预血压、干预血脂。力争在早期采取治疗措施

2022-12-11 22:55:01 回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