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妆
桃花妆是一古代女子用粉和胭脂化的一种妆容。运用现代的化妆品和化妆技巧也能达到“桃花妆”的效果。查看全部内容

桃花妆介绍

  来源

  《妆台论》有“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之说。

  先抹白粉,再涂胭脂于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及下颔部分则露出白粉的本色,称“桃花妆”,多用于青年女子。

  化妆技巧

  红粉菲菲,桃花运来!不必害羞,即便不是时下最潮的“剩女”,也可以尽情画个桃花运妆,招摇过市。因为据说,桃花运也代表人缘。红粉菲菲的桃花妆,整个人也明亮起来,神清气爽,即便没有俊男美女的艳遇,至少也会有个不错的人缘。

  很多人虽有心要走桃花运,却怕桃花运妆太装嫩太招摇,桃红色难掌控,下手一个不慎就会变得很“娘”。其实无论是可爱MM还是轻熟淑女,都可以试着将不同深度与层次的桃红搭配在一起,用桃花妆画出个好气色!

  Step1底妆

  珠光提亮对于明亮粉色的桃花妆,打造皮肤透亮感觉的底妆很重要。可以在粉底中选择加了珠光效果的粉底液,气色明亮,皮肤散发透亮的自然光泽,笑容自然也更有亲和力。

  不知是哪里的说法,2010年是桃花年。想要眼角桃花朵朵开,又怕明艳的粉色难以掌握?让专业化妆师告诉大家,怎样淡定画个桃花妆,新年绽开新气象!

  Step2腮红

  让粉色弥漫

  腮红是桃花运妆最需要大肆铺张的地方。不要采用玫红色、朱红色,这些不适宜大面积的桃花妆。不要害怕,用纯正的桃红色,大肆地在脸颊上大面积地打上腮红。面积要大!可以从下眼影的位置开始,桃红色可以一直扫至太阳穴位置!尽管大家一般在化妆时都不会把胭脂打到这么大的范围。但这样做的确会有提亮面部的效果。

  当然,如此大面积的腮红是有秘诀在手的。若是长脸型,可以从颧骨位以30度的方向横扫,渐淡地衔接下眼影位置;若是椭圆脸型,则以大家最常见的“笑肌腮红法”,笑一笑,在突出来的“苹果肌”位置扫上腮红。如果自己的脸型棱角非常分明,不要紧,也可以从太阳穴向脸颊方向扫桃红腮红,这样既修饰了脸型,也在桃红的基础上保留了个人风格,不会过于甜美。

  专业Tips

  1,如果怕难以掌握,拿化妆扫时可以拿得低些,靠近刷毛处,这样更容易控制下手的力道与范围。

  2,若脸上有些小痘痘小疙瘩,不要用打圈的方式直接上腮红,这样容易不小心显露出脸上瑕疵。

  Step3眼妆

  桃花电眼不怕粉红最正路的桃花电眼当然是粉红色系眼影。但自己担心粉红色会令眼肿?诀窍是,粉红色要控制在双眼皮皱褶中的范围内,画龙点睛地一笔即可!先用今季最人气的金色铺底,然后在双眼皮皱褶处,点上粉红眼影。注意!不要因为害羞而选用淡淡的粉色,那样反而会令眼睛变肿!要选择明度高的粉红,但晕染的范围不用太大,严格控制在双眼皮皱褶中即可。

  许多南方人会觉得自己肤色不够白里透红,担心偏黄或偏黑的皮肤,很难使用粉红色,其实可以用紫色修颜液来调整肤色,令皮肤显得更白里透红。不过粉色眼影更适合面小的MM,如果自己脸型偏大,婉君还给了另一个桃花电眼方案:紫色方案。

  紫色与金色的搭配,也是今年秋冬大热的彩妆色彩。若觉得自己实在肤色黑黄,可以选择偏灰紫色,显得色彩柔和,而不要选择太明亮的紫色。

  这两款眼妆,可以用细细的黑色流畅地画一条上眼线,下眼线则不必画。眼睫毛也不必过于浓密夸张,根根分明的刷法更能突出眼睛水汪汪的感觉。

  桃花妆棕色眼影

  1.大家先用眼影刷蘸取浅咖啡的眼影,把它涂抹在上眼睑部分,为眼皮进行打底的处理。接着在浅咖啡色的眼影上覆盖上金棕色的眼影,建议根据需要重复扫几遍,这样子能够制造出自然的渐变的色彩。

  2.换上深棕色的眼影,在把它涂抹在上下睫毛的根部位置,对此处进行加深的处理,用眼影打造出自然的眼线感觉。

  3.为了能够让眼睛显得更加的闪亮,同时也起到放大眼睛的作用,大家在眼头的位置点上少量的金色眼影。蘸取少量的金色眼影,在眉骨上涂上浅浅的一层

  4.大家在眼角的位置点上少量的金色眼影,提亮眼眸,同时在下眼睑部分使用白色的眼线笔进行描画,目的也是要放大眼睛,让眼睛看起来更显明亮。

  Step4唇妆

  BlingBling最重要有了重点突出“桃花”的眼部和腮红,唇部当然是不要模糊焦点。桃花妆的要点,其实是要保持整体亮度,所以唇妆自然加点亮度即可。

  唇妆要颜色自然水润,打造出浑然天成的灵氧气美女形象。如果自己担心单纯用唇彩妆效不够持久,可以先用桃红的唇膏上一层哑光色,然后再上高亮度的唇彩,脸部明亮,整个人看起来有精神,自然就会好运连连了。

  妆容Tips

  1,眉毛可以淡淡的用浅棕色扫过,不要用型格的黑粗眉,否则大红大黑就像唱大戏似的,显得很夸张。

  2,头发最好是微卷,体现小女人的妩媚。利用造型产品保持湿润亮泽的效果。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