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分类以及临床表现介绍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分类放射性皮肤损伤,又可分为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临床表现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一般分为4期,即初期反应期、潜伏期、基本反应期及恢复期。①初期反应期:患者的皮肤、黏膜没有发现明显的皮肤粗糙、毛囊丘疹、红斑等改变。②潜伏期:Ⅰo皮肤损伤10~65d,平均28d。Ⅱo皮肤损伤8~34d,平均21d。③基本反应期:最初皮肤有胀感、瘙痒,后皮肤粗糙,或出现散在粟粒大小毛囊丘疹。或初期为斑点,斑片状红斑,逐渐扩大、融合,色泽加深呈暗紫色,压之不退色。红斑后7~16d出现性质不同的水疱,破溃后局部表浅糜烂或形成溃疡。④恢复期:进入恢复期以后,Ⅰo皮肤损伤开始脱屑,色素沉着,无明显自觉症状。浅Ⅱo疮面脱痂后,色素沉着,无瘢痕形成。深Ⅱo愈合后色素脱失,形成花斑状。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有较长的潜伏期,病情有明显的潜在性、进行性、反复性和持续性等特点。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放射性皮炎、硬结性水肿、慢性放射性溃疡及放射性皮肤癌4种类型,其中以放射性皮炎最为常见。皮炎表现为皮肤萎缩,腺体和毛囊均萎缩或消失,皮肤干燥、失去弹性,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相间并存,表皮变薄、浅表毛细血管扩张,脱屑,皮肤瘙痒。硬结水肿表现为局部皮肤水肿变厚,表面如橘皮状,触之其坚如板。水肿波及皮下组织极易破溃。放射性溃疡创面污秽苍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溃疡四周呈放射性皮炎表现。放射性皮肤癌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为主,也有在慢性皮炎基础上发生肉瘤、黑素瘤和皮脂腺癌的报道。随着癌瘤放射治愈率的提高,癌症患者生存年龄的延长,放射性损伤组织癌变发生率可能将会增加。

  • 发表于 2022-08-06 08:57:44
  • 阅读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