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异位性皮肤炎

  陈妈妈最近注意到五岁的小麟麟,在侧颈部、手肘及足踝旁有强烈痒的感觉,小麟麟常忍不住用手去搔抓还抓出了小伤口。陈妈妈好担心「为什么小朋友也会有皮肤的疾病呢?」「是不是吃错了什么东西呢?」「还是碰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心里焦急不安的陈妈妈带着小麟麟到医院皮肤科求诊。

  医师对小麟麟皮肤病变的诊断是「异位性皮肤炎」,进一步寻问家族史,发现陈先生患有过敏性鼻炎。以下是医师为陈妈妈做的详细说明与卫教。

(一)何谓异位性皮肤炎?

  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通常自学龄前开始发病,而在不同的年龄层如婴儿期、小儿期、成人期各有其特色病征及分布的湿疹性疾病且病人大多伴有异位性体质。

  在临床上,诊断异位性皮肤炎的四大主要特征:

  (1)皮肤搔痒。(2)在成人一般在身体弯曲部位有苔藓化的皮肤病变。而在婴儿及小朋友则可能在脸上、四肢伸侧有湿疹性变化。(3)有慢性及反复性发作的皮肤炎。(4)有个人或家族性异位性体质(先天性遗传性体质,易患有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枯草热等疾病。)

(二)对婴儿期的小婴儿会有什么样异位性皮肤炎的变化呢?

  一般在三、四个月大的幼儿容易在额头、两颊出现脱屑、红斑的现象,随着痒感的产生会影响小婴儿的情绪、睡眠,也会因抓痒而造成渗出物或细菌感染。

  一般约有50%患有异位性皮肤炎的小婴儿在十八个月大以前痊愈,但另外?%的小婴儿会进入小儿期的异位性皮肤炎变化。

(三)小儿期、成人期的变化又是如何呢?

  小儿期的异位性皮肤炎其主要的特征是在身体的弯曲部份,如手肘、侧颈部、腕部、手足关节处、膝窝等处有红色融合性的丘疹伴有强烈的痒感,也常因长期抓搔而产生苔藓状的变化。一般十至十二岁以前会消退者占大部分,仅少数会持续到成人期。

  成人期的变化部位与小儿期相似,多位于身体的弯曲部位,而眼睑部份也会因痒感而造成手背不自主的摩擦,而常见在成人期的异位性皮肤炎比较常出现手部湿疹的变化,外阴部苔藓化的情形而留下发炎后颜色变黑的情形。成人期的异位性皮肤炎,多半过去有皮肤疾病的病史,但亦有接近青春期才发病的。

(四)对异位性皮肤炎的治疗:

  这是一个需要病人及家属和医师一起努力克服的疾病。治疗的主要关键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全面避免病情恶化的诱导因素:(1)避免过度的淋浴。(2)避免流汗及穿过多的衣服。(3)避免寒冷及过于干燥的环境。(4)避免易起痒的衣料如毛、尼龙。(5)避免生活中过多的压力与情绪变化。

  此外须在专科医师的正确诊断下,配合皮肤科专业皮肤生理的检查,了解皮肤水分流失及酸碱度变化的情形,适度地给予皮肤水份及油脂的调整。再配合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我们可以在皮肤上使用适当强度的类固醇药膏,再配合口服抗组织胺控制痒感,目前有免疫调节药物的加入,使异位性皮肤炎的治疗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因异位性反肤炎有其顽固性及再发性,所以应与医师密切配合依病情状况调整药物,若误认治疗无效而到处求医,反而会延误治疗的时机,而当病情甚难控制或有恶化趋势时,可依医师建议改变环境或住院接受治疗。

  皮肤科郑如伶医师、张中兴副教授

  • 发表于 2022-09-28 08:37:56
  • 阅读 ( 21 )